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206095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91日凌晨4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3日先后对德宣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2)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试验性疗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对二战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024·福建宁德·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确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1859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5月明确提出新经济政策,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近一半,同年还提出在土地国有化前提下,巩固农民土地使用权,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并恢复商业交换以重新建立工农业间的经济联系。1922年10月,苏俄又通过《土地法典》,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

——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三: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改革中如何实现材料一中的三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发展集体农业的目的与益处。
(4)综上所述,概括上述改革的共同点。
2023-07-29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什么?

(3)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是谁?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4)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019-08-06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动荡的局势对布尔什维克党这样目标坚定的政治力量来说非常有利,它可以为“在野党"提供很多直接批评和揭露执政者的机会。首先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的策略,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在这里,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支持力量——工人阶级相当集中,这使它可以在关键时刻、在关键地点拥有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对比。当两万多名武装工人和水兵冲向不足两千人把守的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个堡垒冬宫的时候,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注:图一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图二为: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材料四   苏联共产党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各加盟共和国的联系纽带。党垮,国家必然垮,苏联解体乃是苏共垮台带来的直接后果。苏联的信仰危机首先是从党内出现并泛滥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应引以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尽管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低估。西方为促成苏联和平演变,花了几十年工夫。针对苏联东欧剧变,邓小平审时度势,站在战略高度,先后形成“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抽、决不当头、有所作为”28字方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之日,正是苏联陷入停滞时期最严重之时。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得我国领导人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意志和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和主要革命力量。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特征。
(4)根据材料四,归纳“苏联解体”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警示?
2024-01-29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