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5 题号:2210261
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材料一:“(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征途中的一曲凯歌。依据材料一,说出“长征凯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次会议。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材料二:

(2)识读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识读材料二中图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除深圳外,位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还有哪几个?
(4)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哪一次会议上?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分别有哪些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2024-02-23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斗并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   随着长征中红军作战的不断失利,许多干部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的怀疑和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毛泽东向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编自《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命要在农村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的“中心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策?这次会议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有什么作用?并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2022-05-31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显地,取共和体制而来的政治面,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的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现代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这乃是一件特球的、国难的事业。……不是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刘少奇《论党》

材料三   邓小平不是否定毛泽东的正确创新,而是承这一创新,他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而是坚持这一政治方向;他的执政目标是从毛泽东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转向富民强国。邓小平最伟大之处是其历史唯物论,尊重人民的创新,特别是农民的创新。

——摘编自胡钢“中国之路”(1949-200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毛泽东同志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由此给“现代中国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的“创新”主要有哪些表现?材料中提到的“农民的创新”主要是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转换历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1-05-0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