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221924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早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中国工业化的差异。(任答二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工业化的优势?(任答两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五”期间成果辉煌,它本来应只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开端,但意外地成了新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标杆。“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建设的象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建设的象征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21-09-19更新 | 1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建国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经济建设,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了发动群众,工作队深入农村,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以此作为土改的主要执行机关,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1953年4月1日铁道部在中央的指令下,成立了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直接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领导下,全国各地知名桥梁专家、技术骨干组成“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中央还出面聘请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为组长的、由28名苏联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华给予技术援助……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交通厅、中共汉阳区委和工地附近的公安派出所等单位,均多方面支持工程建设。

——摘编自王泽坤《龟蛇锁江:武汉长江大桥施工建设》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部分)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3年在党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及
1984年5月进一步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等
1985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78—2017年中国年均保持9.5%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超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原因及推进的主要方式。
(2)材料二中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与我国哪一政策有关?根据材料二归纳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特点。
(3)从材料三中选择至少两个有关联的史实,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实运用正确,有总结提升。)
2023-09-04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经济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引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6项工程是“一五”时期新中国在苏联等国帮助下进行重点建设的工程……集中在新中国急需的煤炭、电力、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医药、轻工、航空、电子、航天、船舶等14个行业;从空间布局来看,156项工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陕西、甘肃、内蒙古、云南、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

——摘编自李天健《新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初次尝试及其长期影响------对156项工程的再审视》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摘编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到户”契约

材料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摘编自《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1984年5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特点,并简述“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材料二中,小岗村村民签下的这份契约违背了当时的哪一制度?“分田到户"的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沿游港口城市”先行一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4)综上所述,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06-23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