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2293091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说说这一政策调整的直接目的
(2)图二事件反映农村土地政策调整后,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影响?
(4)图四反映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和以往相比,这种政策有何不同?
(5)综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棉花由44.4万吨提高到130.4万吨,增长193.7%;全国农业总产值由326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增长48.47%。……1949年至1953年,我国人口增加4629万,而我国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仍由1949年的418斤上升到574斤,增加37.3%。

——摘编自《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卷》

材料二: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摘编自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材料三:

4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见左图)。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一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1)材料一图片中的法律文件颁布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新道路”指的是什么?“新道路”的实施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改革模式”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到户”带来的积极作用。
2022-06-06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剂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碗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依据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与探索中的哪些失误有关?
(4)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种经济体制?
(5)回顾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019-08-09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大》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两个事件?并写出两个事件的起止时间。
(2)它们各自的意义是什么?
(3)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0-04-15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