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3 题号:223506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任何人,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马可·波罗游记》


(1)(他)通过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地圆说,只要从大西洋向西航行,最终能够到达东方。他是谁?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二 读下图

(2)上图是近代一著名运输公司的老照片,请写出这一公司的名称。这一公司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个中国商人的店门外,常被一些歧视黄种人的人倒垃圾,店主怕被警察罚款,每天早晨都要忍气吞声地将垃圾清扫掉。1964年10月17清早,奇迹出现了,他的店门前没有垃圾了。巡警彬彬有礼向他道贺:“先生,从此以后,再不会有人给您添麻烦了。”
店主这才知道,中国有了原子弹!他激动地向祖国遥拜,含着眼泪说:“列祖列宗啊,我炎黄先祖啊,算是有一这么一天。”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奇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

材料三:“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左宗棠、李鸿章意识到旧管理体制无法管理现代化舰队,有现代化舰队必须要有现代海军机构统一指挥、管理,就主动向朝廷提出中央应建“海军衙门”,统一海军大权。这一明显正确、且明显对朝廷有利的主张却为朝廷所拒,其理由是政府传统只有“六部”,建海军衙门是破坏传统、“以夷变夏”。……成立现代世界普遍适用的“海军衙门”,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1)读材料一,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读材料二,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3)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近代历史(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的认识。
2019-05-04更新 | 1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18986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253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3)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
(4)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2021-08-23更新 | 4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探寻救亡中国的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民用企业有何积极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材料三:孙中山在临终时嘱托革命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大的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陈独秀说:“吾国人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所以必须启发民智。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来“启发民智”?他们在“启发民智”的过程中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探究启示】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019-02-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