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12 题号:224840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社会,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梦带来了许多启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统治时认为节制自身的享受欲望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为此他对自己和大臣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2)唐太宗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你认为它对唐朝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知识点】 贞观之治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和谐盛世】

材料一: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固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恢复社会经济的原因。
【创新进步】

材料二:武则天时为防止一些人通过钱财考入进士,又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采取的措施。唐朝是诗歌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与材料二中什么措施有关?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3)材料三《步辇图》的作者是谁?文字材料中唐太宗“实行‘和亲’政策”指哪一历史事件?
【开放交流】

材料四: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4)根据材料四,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的特点。
2023-06-26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和谐,符合世界人民和平共存的永恒理想。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材料一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


(1)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才使得“开皇之治”局面的出现?请至少答出两点来。

材料二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船舟,亦能覆舟。”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用意何在?

材料三       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的繁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差距,不遗余力地将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3)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来说明材料三中“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不遗余力地将唐文化引入本国”。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材料四       (如下图)


图一 巡游江都                                               图二 开凿大运河


(4)上面两幅图片都与哪位皇帝有关?他的这些行为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5)上述探究过程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
2018-07-05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科举制,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因基础。”

——钱移《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两种制度中“在上”指的是什么制度?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科举制打破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观念,确立了“以文取士”的原则,将“学而优则仕”付诸实践,使“以文干禄”(干禄:指求取官职)成为选官主流。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2)根据材料二,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进步?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曾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中《退将诗》和谚语反映了宋朝的哪一政策?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材料四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行政区划的特点,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023-04-19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