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48955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农业技术高度成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高昌地区(吐鲁番地区)的人民多系“汉魏遗黎”,以及从河西诸州逃亡或随军而来的大批农户,所以高昌“国有八城,皆有华人”。他们到达高昌后长期从事农耕,精耕细作,使吐鲁番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膏腴之乡。吐鲁番地区原系汉朝的一个屯垦重地。魏晋时期依然是戊己校尉的驻地,戍守将士不仅戍守边地,还要屯垦种植。十六国时期,这种军屯的形式还存在。

——摘编自陈跃《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了土地制度,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授予妇女一定数量的土地。为妇女授田是封建国家承认妇女经济地位的集中表现。她们辛苦劳作,同男子一起推动了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妇女的一部分劳动产品作为赋税交纳给北魏政府,建立起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这无疑意味着她们对政府税收的增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周海燕《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表

科技项目

具体概况

项目一:生产工具改进与铁器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耕—耙—耖作业中所使用的铁犁、耙、耖等铁农具……铁犁牛耕技术也传入了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很是注重保护耕牛,政府曾多次颁布严禁杀牛的禁令
项目二:南北各地作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齐民要术》专辟了《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篇,介绍了边远民族地区及国外的一些引进作物……秦汉时期水稻有品种13个,南北朝时期,品种大增,《齐民要术·水稻》记载有24个品种
项目三:精耕细作农业思想的传播及实践在北方形成的耕—耙—耱的耕作技术向南方传播,使南方水田农业发展成了耕—耙—耖这种耕作方式……为保持土壤地力,施肥技术很关键,当时绿肥普遍实施……在这一时期,双季稻也发展起来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北魏时期妇女在经济上享有什么权利。指出作者认为妇女在当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是如何促进南北朝农业发展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材料二东汉时期,他总结的人经验,结合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材料三南北时期,一位农学家经过整理和生产实践,写成了一部农书。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改革中奖励军功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请再写出东汉时期的名医一位。
(3)材料三中的“农学家”指的是谁?他写成的农书的名称是什么?
(4)从三则材料中你体会到哪些精神?
2024-01-04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对生产工具的改革与创新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如下图:


      
(2)上面两幅图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材料三   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3)材料三的内容显示汉高祖采取的是怎样的统治政策?

材料四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有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方法。


(4)以民为本的思想深深烙在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上。材料四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北魏哪位科学家的成就?此材料描述的是他的哪部著作?
2023-08-08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材料节选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名著。据此,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顺天时,量(衡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放纵)情返(违反)道(规律),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斜坡)走丸(推圆形的东西)其势难。


(1)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2)此书的主旨是什么?这段材料揭示了什么道理?
2023-09-16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