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整顿经济秩序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2708519
【棉花产业】

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下表是从中华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情况。

产品名称解放前最高年份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份为100)
年份产量1949年1952年1983年
棉花193684.9万吨52.4153.6546.2
棉纱193344.5万吨73.5147.4734.8
棉布193627.9亿米67.7137.3533.3

——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国情手册》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前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1952年和1983年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湖北宜昌·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2)图A中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改革法在什么区域施行?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综合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2024-03-22更新 | 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三中,农民群众“行动起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2022-11-25更新 | 1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后,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步骤既有区别又互相衔接。”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巩固新生政权】

材料一   新中国建国后,为了恢复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考虑到国内政治斗争和国际环境的严重性,中共采取了逐步过渡的方针。具体政策为:农业方面,继续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土地,保护富农;工业方面,直接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国家直接来控制经济命脉,恢复和发展民族工业等。

——王秀枝《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比较》

【政治制度创建】

材料二   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政府遵循的一项主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规定了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

——杨凤春《中国政府概要》

材料三   即对民主党派而言,中共是中国政府的执政党;对中共而言,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形成中共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局面。可见,这是一种既不存在多党制下多党对国家政权的竞争,也不是完全由一个政党垄断政权的政党关系形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经济制度创建】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新民主主义社会只不过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到1952年,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商业上,国营经济已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这个事实促使中共领导人作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并考虑走和平转变的道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与根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所反映的政党制度是通过哪次会议确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政党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4)材料四中的“决策”指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作出这一决策的依据。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转变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2024-05-28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