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社会风貌 > 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2709936
“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南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为传承发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为迎接这项活动,历史小组同学搜集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

南阳市是中国戏曲之乡,不仅上演的剧种剧目多,而且从事演出的艺人也多;这里不仅有本地的曲剧、宛梆,而且还有外来的秦腔、京剧、川剧、花鼓戏、安庆戏等。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流布在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

材料二

藏于南阳汉画馆的东汉画像石《乐舞百戏》社旗县城山陕会馆内的悬鉴楼,建于清代嘉庆元年,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

材料三   2016年在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联合下发了《南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此项活动。

(1)根据材料一的两段文字材料,请你说出南阳戏曲的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南阳成为中国戏曲之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弘扬家乡的戏曲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

——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2024-04-04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城市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3万人。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

材料二 自宣德(北宋开封皇宫正门宣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开封城内的上清宝箓宫,为道教宫观),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店铺闹市要道)……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宋都城商业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概述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8-25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用人工磁化法使钢片变成磁铁,制成指南针。后来,人们学会了把指南针固定在有刻度的方位盘里,制作出了罗盘针,并用之于航海……南宋时,阿拉伯、波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海船往来,从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入欧洲,成为欧洲航海家在发现美洲大陆,完成环球航行等航海过程中的“眼睛”。

——管成学《南宋科技史》

材料三: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所示都城的朝代与名称,对比分析两个都城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时指南针的传播路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渊之盟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3-07-24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