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22724824
新闻媒介承载着不同时代呼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社会影响力《时务报》都堪称同时代报刊中的佼佼者。《时务报》的日本色彩浓厚,其中的涉日报道为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大量日本相关的国情信息……《时务报》中的日本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
——摘编自吴宪占《<时务报>涉日报道及论说研究》

材料二

            这首歌迅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歌曲。在传唱的过程中,《国民革命歌》比最初的版本又多了两段:"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

材料三

        (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对英模人物的事迹及其精神的宣传,在促进恢复经济生产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宣传的英模类型主要有战斗英雄、工业英模和农业英模三个方面,其宣传有与国家时事政策相呼应的特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英模人物的宣传研究》

(1)19世纪末的哪一战争直接刺激了材料一中各类报刊的出现? 这些报刊的宣传为哪一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哪一改革使得它“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
(2)根据材料二中“《国民革命歌》词曲”指出国民革命的双重任务。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革命中国共两党“齐奋斗”局面的正式形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人民日报》所宣传的三类英雄模范人物与当时的哪些时事相呼应?任选当时一位英雄模范人物谈谈你从中学习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湖南邵阳·一模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侵略与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 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 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举民运动”(义和团)中见之, 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     为下策。

——摘自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四   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列强“集体观摩”的是哪一次战役?概括这场战争带给中国怎样的严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的活动目的。并概括活动方式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材料中是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首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侵略与抗争”的认识。
2023-10-19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拔,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近代民用企业,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创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请各举一例。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革命”的胜利有什么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4)通过以上材料,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2024-01-04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一③的范例,填写①②④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中国近代化探索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任何一次大的政治革命,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和思想文化分离。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纵观世界历史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都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

——摘自陈力、张永江《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2)围绕材料二,自拟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层次清晰。)
2023-01-20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