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历程 > 民族工业兴起和张謇活动 > 民族工业的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22821278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国人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外资电厂虽然对民族电力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带来不小的阻力。1936年,外资经营的电力企业仅为10家,但其发电度数却占当时全国总发电度数的55%。近代中国电力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与东北地区,内地电力企业较少。截至新中国成立,全国装机总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发电量43亿千瓦时;电网建设也极为薄弱,基本只有以城市为中心的发电厂及其直配线。

——摘编自杨琰《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史研究述评》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发电量仅为43亿千瓦时,经过发展,到1978年发电量为1.167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发电量增长到7.6264万亿千瓦时。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49年的7.94/人到1978年的267瓦人;到202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5366/人。

——摘编自白玫《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回顾、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情况,并简述电力工业发展的意义。(要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制作表格,可不用直尺;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完整准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以上分别是出土于浙江上山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的早期栽培稻遗存,它们的年代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BarbaraA.Schaal)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MichaelD.Purugganan)联合开展了一项更大规模、更严密的DNA研究。他们细心选择了水稻的630个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栽培稻的确是单次起源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8500年前。

——刘夙《水稻起源战争》

(1)依据材料一,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材料二   占城稻自传入长江流域以后,种植地区广、面积大,对于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占城稻在长江流域的传播过程中,又选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特点的新品种,有的品种产量甚至高出粳稻,为当地粮食增产、品种布局的合理化及南宋时期长江流域的稻麦两熟农作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爱军《我国北宋时期占城稻的推广与发展》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占城稻传入后对我国农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起,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及在无锡、南京、芜湖、九江、武汉等沿江地区,相继出现了主要加工机械从国外引进的机制稻米加工业。近代稻米加工工艺在砻谷(脱去稻谷外壳)之前,增加了稻谷清理工段,原料稻谷经过清理工段,可以将各种杂物分离出去。

——谢天、杨会宾等《我国稻米加工工艺的沿革与展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机制稻米加工业出现的背景。

材料四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目前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他不仅让中国的杂交水稻不断刷新高产纪录,还探索出高产高质的“海水稻”新品种。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的海水里生长的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诸多特点。

——摘自央视网《袁隆平:稻田“守望者”》

(4)根据材料四,指出袁隆平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概括其意义。
2022-06-02更新 | 15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yong,堵塞)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



注:厘金是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创行于1853年。

——摘自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1-10-09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有利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段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什么时期?分析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C处材料中经济特区的“特”如何理解?并分析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中“改革”指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回答,谈谈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2021-06-23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