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 题号:229034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与“五四运动”的力度一样,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陈独秀等人积极组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分析作者认为“自强运动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的原因。根据材料概括“这场败仗”的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综合材料,你有何认识?
2024·安徽淮南·三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二   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签订于什么时间?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哪一内容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两个在1840—1901年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的殖民大国。《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是什么?分别列举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个。
2019-04-02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本应和睦共处。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了跨度达几十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摘自《中国崛起策》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日本第一次打断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侵略者对华发动的全面侵略以何年何事件为标志?举例说明材料中“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2020-02-10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2018-02-26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