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2905105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水利工程)的“三级”自动分水、自动防洪机制,通过这三次的调节,使得成都平原既能得到有效的灌溉,又不会因为水量过多发生洪涝灾害。李冰等人对自然力的巧妙运用、对各个部分及河道的巧妙设计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
——路畅《古代工程的范畴研究》

材料二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1980年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

材料三   202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选自《广西日报》

(1)材料一中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是水利工程是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功能。
(2)材料二中,该时期实施的农村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政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请你为广西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   先秦时期巨著《吕氏春秋》在描述大禹治水时说:“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诗中的“李太守”是谁?他作出了什么伟大的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大禹采取了什么方法来治理水患?
(4)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塞的办法治理洪水,结果失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终于获得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禹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8-16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工具话发展】
      
       图一                                          图二
【工程显历史】

某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1)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中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举出一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
(2)图二中的铁制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同时期还有一项发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革新是什么?
(3)材料中的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功能?
2023-08-09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胡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它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都江堰示意图                                          图二秦长城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述的“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一中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回答图二秦长城东西起止点。
(3)结合材料三回答:如果颁发丝绸之路开辟的最大贡献奖,谁最有机会获得?当时丝绸之路有什么重大作用?
(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020-02-21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