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教育及文艺 > 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 近代音乐和美术成就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2913663
[音乐]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反映社会现实情况。
       《国际歌》创作于1871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1922—1944年被定为苏联的国歌,1931—1937年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于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围绕上述歌曲,任选角度,自拟观点,综合运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音乐来源于生活,脱胎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映射着时代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

在周朝礼乐制度下,“礼”必然与“乐”配合使用。在礼的进行中,如没有乐相配,将失去礼的庄严肃穆气氛,“礼为内核,乐为外衣”。

曾候乙编钟分为从上至下的高、中、低三个音区,中间的中音区是核心音区,它的八度之内具备完整的十二个半音,音律音阶结构与现代国际通用的十二平均律音阶相同。

材料二:

文物图片记载或相关研究时代特征

莫高窟445窟菩萨伎乐线描图
箜篌(kōnghóu)是拨弦乐器,东晋初年由身毒(古印度)传入我国,敦煌莫高窟中有箜篌图案的洞窟约127窟,其中唐朝67窟。

历五代入宋,年隔百余,而其音节悠扬,
声容清厉,犹有唐代遗风。……其礼文仪节,
律度声音,无不遵依宋制。《西夏书事》

材料三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乐谱的手稿

苏联《真理报》上刊登的歌曲《神圣的战争》

《黄河大合唱》节选(创作于1938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神圣的战争》节选(创作于1941年)

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不让邪恶的翅膀飞进我们的国境,不让敌人蹂躏……贡献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保卫亲爱的祖国。

(1)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依据材料一,指出曾侯乙编钟在哪些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中有关音乐的文物记载或相关研究,概括①②处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以上两首歌曲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结合歌词,说出两国在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证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2更新 | 22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以下人物事迹,完成任务。

人物

青年时期部分事迹

孙中山

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他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1894年,28岁的孙中山成立反清革命团体,点燃民主革命火种。

李大钊

少年立志,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辗转求学20年,始终把自己的求学和挽救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30岁的李大钊,作为北大教职员代表,亲赴国务院营救游行中的被捕学生。

冼星海

1935年,30岁的冼星海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保卫卢沟桥》等大量爱国歌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3-08更新 | 12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敌人进攻沈阳的那天起,中国民众心里,就燃起了一种不可遇的抵抗暴力的情绪,这情绪也就寄托在这样一首流行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上。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有着中国人的踪迹,就流行着这首悲愤的歌曲。

——摘编自曹聚仁、舒宗侨《中国抗战画史》


(1)根据材料指出歌曲名称并默写歌词全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首歌曲进行评价。(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3-07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