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2915602
某班同学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主题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1)“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曾以燎原之势展开,写出这一运动对应的阶段序号。在②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2)③阶段对应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有什么影响?④阶段推动农业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3)⑤阶段实行的农业政策是什么?⑥阶段开展的农业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史料实证】

材料:1980年9月,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包干到户迅速推广,到1983年,这种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为农民致富和城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材料中的“包干到户”首先是在哪个省实行的?依据材料指出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影响。
【家国情怀】
(5)请结合实际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幅漫画



(1)材料一中“俺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与哪一运动有关?该运动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6日)


(2)材料二中第一段话反映出“大跃进”运动的中心是什么?第二段的现象出现在什么运动中?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 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 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据以上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21-07-21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D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农业政策措施。
(2)B阶段“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3)在C阶段,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外,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有什么失误?从这些失误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二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即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三权分置”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08-26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发展也赢得了世界的瞩目。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土地的比重

阶层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

材料四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中国某地农村民谣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人口及其土地比重的变化主要源于哪次农村改革?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体现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起步于哪一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的成就一例。

(4)材料四民谣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它的实施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随后进行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018-04-19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