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明清经济 > 明清经济的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 题号:2293089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式家具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最高峰。康百万庄因始建于明朝中叶,经历了400余年的沧桑。其家具保存相对完整,造型与装饰追寻“道法自然”的理念,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木料选月大多来自当地的旎树、杨树等,注重自然质朴。家具图案如竹节纹、莲纹、菊花纹等,散发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儿,附着着该时期的文人的美好追求。

材料二   法国是一个集浓没与奢华、品位与安逸的国度,而法式家具也依然拥有昔日法国宫廷的古典遗风,精致的描绘荧管因素,加上古典的裂纹白色底淡,完全褥弃了传统欧式家具的严肃压迫感,营造出旁人所艳美的法国贵族奢华、浪漫的生活氛围。法国古典家具的材料基本上为樱桃木,不管其他地区流行的是祥木还是橡木,法国的古典和现代家具都一直坚持使用这种材料。

(1)据材料—和材料二,指出明式家具和法式家具的异同点。
(2)家具是凝固的历史。结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各国银行的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历程都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银行设立以前,中国最上层信贷的转让,是由钱庄经手的。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打破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但当时中国货币制度极不统一,商民倍感不便,所以有兑钱业务的产生。起初规模比较小,有些只是商人沿街设摊或摆桌子兑换钱,……后来因贸易发达,交易数量增多,进而成立较大的信用机构,不但替商民估定并兑换钱币,而且吸收存款。后来又发展了利用存款来做放款、发行钱票的业务。

——摘选自刘建生等著《晋商信用制度及其变迁研究》

材料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放款分类百分比(单位:%)

年份国内工业、交通国内商业外国洋行钱庄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合计
1897年363412144100
1898年262538110100
1899年45401500100

——摘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日本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时间

主要举措

1868年

明治政府在东京设立商法司,促进第一批具有银行性质的汇兑机构产生

1872年

明治政府颁布《国立银行条例》,开设商业银行

1873年

建立国立银行,发行纸币,作为振兴产业的基金

1876年

三井银行建立,成为政府的经济支柱

——摘编自白钦先等编著《各国金融体制比较》(第3版)

材料四: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于2014年。前副行长保罗表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金砖国家多次重申其原则支持开放经济,提倡国际合作,这意味着金砖国家不会以任何方式助长冲突——包括贸易冲突、政治冲突,而是努力促成合作,努力维护金砖国家过去十几年间取得的合作成果。”

——摘编自新浪新闻《对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前副行长的采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钱庄的主要业务有哪些,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促使钱庄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三年中持续大比例放款的行业。结合所学,说出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出日本银行产生与哪一次改革有直接联系?根据材料说说明治政府为推动银行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奉行的原则。
2022-09-16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躲避西晋末年的动荡,北方的民众大批南下。与汉魏比较,东晋南朝时期的农业经济的一大变化是作物种类的增多,此时江南的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许多来自北方。其次,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从《东京梦华录》可看出北宋城市和唐时面貌大不相同。在汴京,街面店铺、作坊与住宅、寺宇杂然并见。很多大城市里的商铺每日从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

——摘编自马媛媛《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经济发展》

材料三:康雍乾三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国内商品市场越来越大。城市拥有的商业行业和店铺数量日益增多,例如明代山东临清有店铺五六百家,清代拥有大小店铺达千余家。由于长途贩运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城市。

——摘编自李治亭《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清朝前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2023-09-12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   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生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因此,出现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

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累,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

材料四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种种西洋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1)材料一中说,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中培养出了什么新的行业,明朝时这种行业从南方推广到了北方?纸币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提到水稻,南宋时最优良的水稻品种是从越南引进的什么品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上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从经济层面分析这种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020-03-18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