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历程 > 民族工业兴起和张謇活动 > 张謇及实业活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2933828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百余年工业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立自强】

材料一   爱国志士杜重远先生深感“唯有振兴实业,才能拯救中国”。1923年,他在沈阳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其名“肇新”,意义不凡,既强调了企业的首开初创、不同以往,又宣示了开拓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

(1)材料一反映出杜重远创办企业走上的是什么道路?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呈现肇新窑业公司的创办时间。
【重获新生】

材料二   沈阳解放后,肇新窑业迅速恢复了生产,后正式与东北企业管理局开始合营,是沈阳市第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公私合营后,肇新窑业公司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以上摘编自《百年惠工百年肇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重点发展】
成就城市工厂(项目)名称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沈阳
中国的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中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鞍钢无缝钢管厂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研制成功沈阳沈阳飞机制造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表格中辽宁一系列重点工业项目的投产主要集中在哪一历史时期?
【工业记忆】

百年的工业基础,大量的工业遗产,记录了辽宁人民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4)追忆家乡历史,传承工业文化。请你谈谈如何传承和发扬辽宁优秀的工业文化?(写出一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圈是近代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圈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二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上海武汉天津广州杭州无锡其它
厂矿数549832817161312380
资本额(千元)12028823879172404219571915521422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全面抗战爆发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种经济思潮?甲午战争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谁?
(2)据材料二,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概括其意义。
2020-03-19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北上应试,高中状元。张謇蟾宫折桂之际,前线传来北洋水师迭遭败绩的噩耗。18954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是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大标志,对张謇而言,也是他人生道路改弦易辙,投身“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一大转折。他意识到,中国必须先行“推广棉地、纺织厂”及开发铁矿、扩张制铁厂,发展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1899年,一座拥有20400枚纱锭的近代化纱厂在南通唐家闸建成。张謇根据《周易·系辞》所载“天地之大德曰生”,给纱厂取名“大生”。

——黄正平《张謇:从清末状元到“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1)依据材料,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人生理想有何不同?你认为他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人生选择在当时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14年,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与扩张,从而对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从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向下坡。

——朱英《张謇:“状元资本家”的商海生涯》


(2)根据材料二,张謇的大生纱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种状况说明了什么?
2023-02-22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民族工业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企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条约签订后,日本及资本雄厚的英美等国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获利丰厚;同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激发了张骞创办实业的热情,他认为实业是国家将来生存的命脉。在创办大生纱厂期间,他克服了许多困难,也得到了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地方官员的支持。1899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材料三   金华火腿行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些企业创办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大生纱厂创办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一场战争客观上有利于金华火腿行在C阶段达到“鼎盛”?
(4)结合大生纱厂的创办和金华火腿行的曲折发展历程,分析影响我国民族工业兴衰的因素有哪些?
2020-06-22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