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光武中兴 > 光武中兴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 题号:229450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图A侧面反映了东汉民间生活气息,东汉前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治世);图B体现了宋代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北宋都城________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________”;13世纪,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文化”得以繁衍的基础是什么?分析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市民文化与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有何关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面5个板块呈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措施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duizhi 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材料中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任务二: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2)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任务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3)《步出夏门行》中“壮心”指的是什么?曹操表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任务四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的看法。

任务五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2020-03-22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材料一   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期间国势昌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材料二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019-03-12更新 | 8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地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选摘吴嫁祥《公天下》

材料三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材料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上”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材料四中“志在千里”指的是什么?为实现远大理想,曹操做了怎样的努力?
(5)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2024-02-25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