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29523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内有奕䜣,外有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上承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外求西洋的“器用”,提出“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力图改变中国在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落后状态……

——摘编自欧阳哲生《二十世纪中国文化》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戍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为救亡图存采取的救国方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并概括戊戌变法被“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亮点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教育实践
时 间
内 容
1862一1863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广东方言馆
1866—1867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文算学馆
1872—1887年
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科技


材料二: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时期的教育特色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只是“剪断枝叶”,辛亥革命“砍断大树而树墩还在”的依据。归纳概括陈独秀、李大钊“洗刷”“国民脑子里”“旧思想”的主要措施。
2015-07-28更新 | 9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面对列强的侵略,抗争与探索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材料一: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

材料二:“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材料三:



(1)读材料一,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两例。
(2)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什么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上面三位历史人物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要介绍。
2020-12-02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的复兴梦进行了四次重大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主要影响
自强求富梦李鸿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变法强国梦戊戌变法康有为
民主共和梦辛亥革命孙中山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民主科学梦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寻求振兴中华的民族复兴之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的提示,请把表格里①②③④的答案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揭开康有为维新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梦”都以失败而告终,对此你有何启示?
2022-03-31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