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40 题号:294628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赶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在材料一提及1919是以哪一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哪一时期? 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哪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2)材料二中“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写出其中2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而牺牲的民族英雄。
(3)“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该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4)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和向中国扩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被迫派代表与日本签订了《___________条约》,它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恶果。(摘编自刘宗绪著《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中国虽然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没有触及社会制度,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还加强军队建设,建立了新式陆海军,而中国除了北洋海军较为现代,陆军仍旧是湘淮军,没有建立起新式陆军。

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做了几代人的准备,包括政治准备、经济准备、军事准备、社会动员和外交准备,设计了多种实施方案。

战争一开,清政府各大臣意见相左,主战、主和争论不休。帝党、后党围绕主战、主和相互攻讦。朝廷难以形成对日作战的领导核心。李鸿章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身份处在应战的指导地位,但应对谋略、调兵遣将,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清政府把国家安全寄托在列强调停上,没有做战争准备,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历史事实证明,在战争的每一步进展上,李鸿章都把战争的前景寄希望于列强调停。调停没有把中国带进和局,而是把中国导向失败。

(摘编自网络文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横线上应该填写什么?简述它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什么严重恶果?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021-11-17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八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整理到以下资料,在加深对该主题认知的同时也提高了史料鉴别分类能力。

【图片材料】


【文献摘录】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与此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对外宣战。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表格统计】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代表人物
1839年虎门销烟林则徐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史料常识】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根据学术价值可分为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和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直接史料是指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间接史料是指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写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根据“史料常识”分类方法,指出鸦片战争形势图、虎门炮台遗址的史料类型。
2024-01-26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这是一座纪念碑碑文的内容,你知道这座纪念碑的名字吗?此碑文是什么会议上做出的决议?
(2)碑文中“三年以来”的三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阶段?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2018-04-29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