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元朝的建立及其民族关系的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8 题号:3112909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宋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写出一点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2) 材料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填出以下内容。
名称(            )     地点(                 )     朝代(             )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忽必烈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4) 材料四中“新民族”的名称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宋太祖)日:“…….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元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以此为鉴,唐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国措施?(任写两点)
(2)材料二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管理?
(4)近年来,台湾的独立分子比较猖獗,企图分裂祖国,请用所学知识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请就独立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2022-12-27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中的“拓跋”建立了什么政权?根据材料概括“契丹”和“拓跋”有什么相同的举动?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材料四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指出材料四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此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哪一现象?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19-07-15更新 | 8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对外交往能从一个侧面展示一个国家的实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发展的极盛时代。传统的陆路、海路交通范围比前代扩大,来往也更加频繁。由于蒙古统治者势力扩张的结果,在辽阔疆域内,从前的此疆彼界尽被扫除,驿路畅通。元朝政府允许和鼓励各国商人在境内经商或经营国际贸易。蒙古贵族利用商人为之牟利,给予种种特权,因而各国商人来华者极多。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1987年

材料二1405—1433年,明政府派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但到了明朝中期,海禁松弛,东南沿海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16世纪后,一些欧洲殖民者,也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改编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规定,出海贸易的中国商船,每船装载货物不得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准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北师大版教材


(1)材料一中“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发展的极盛时代”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对外交往的方式,并各举一例史实说明。
(3)材料三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该政策出台的原因。
(4)综合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写出你的一点感悟。
2019-09-05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