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32 题号:316949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富,而呈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 材料三中的“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 结合材料四,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
(4) 请写出材料五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5)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五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 宋代经济的发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随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汉唐盛世,经济繁荣,国威远播;宋代经济继续发展,文化灿烂;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大稔(庄稼成熟,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请分别写出上述三则材料所描述的盛世名称。
(2)汉唐盛世,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两个王朝初期的统治者都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分别吸取的是哪一王朝灭亡的教训?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陆游集》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
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
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
(3)材料四中的史料和图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什么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何时最终完成?

材料五 下图“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4)上图反映的情况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施复夫妇和被雇人之间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018-01-12更新 | 10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远远望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为更全面地了解宋朝,开展了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协助完成以下相关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历史上不少王朝立国之初,都搞过“恐怖统治”,借以威慑臣民。朱元璋建立明朝,清兵入关,都大兴“文字狱”,唯独赵宋立国,宋太祖即在宗庙立下錾约,告诫子孙不得诛杀上书言事之人。在这个誓约的约束下,宋王朝的文臣庶民嘴上议论国政,哪怕出言不逊,一般来说是不用担心被砍头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因此实行什么政策?宋太祖立此誓约的目的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中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首都,在今天的哪个城市?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说明末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
【文化篇】

材料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五案·元夕》


(4)以上作品是宋朝的哪种文学形式?从材料四中你还能读出哪些关于宋朝社会生活的历史信息?
【科技篇】

材料五 家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两例,
2019-06-28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和宋代不同农作物平均亩产量

朝代两汉农作物
产量(市斤)140154185平均亩产240160120

材料二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材料三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材料四   反映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及文物材料   


材料五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最高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试概括宋代粮食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最能用来证实材料三观点的是哪一幅图?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019-06-22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