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4 题号:3176180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劲头,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材料二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1919194919491978197820122012年以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视角一

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相关史实: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等。

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视角二

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说各种政治力量的尝试都是失败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49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政策或措施。并简析1949年至今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简述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别。
2024-05-16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八五”期间(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

——(美)熊班《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材料三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以及“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新进展。
(2)材料二中的“中国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该模式成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贯彻的原则?由此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2023-08-24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 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一起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 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制度确立】

材料二《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表》

       

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重大挫折】

材料三       如图。


   
【拨乱反正】

材料四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 1949 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 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2)材料二中体现的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转变,我国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 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并分析 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什么教 训?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本次 会议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2020-04-26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