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5 题号:3199682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外事之刺激”
“中国的反应”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19世纪60至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1898年
戊戌变法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1919年
五四运动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
2015·重庆·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不懈 的探索与奋斗。

材料一



(1)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二: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线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简述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材料三: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如下图。



(3)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转折作用?   
(4)下列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图l到图2的历史阶段中,请你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中共一大;B.开国大典;C.五四运动;D.遵义会议
其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标出答案序号即可)
(5)从图3至今,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从图3到现在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说出两点即可)
(6)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说出两点即可)
2017-07-01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平中国,敌外国”,所谓“平中国”就是剿灭太平军、捻军,“敌外国”就是阻止洋人的入侵,然而他们对外国侵略者有很大的依赖性,靠洋人帮助他们生产洋枪、洋炮,靠洋人帮助他们训练洋枪洋炮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它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摘编自余维学《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

——摘编自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你对“近代社会转型”的认识。
2023-04-13更新 | 10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之变就是制度之变。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文明的承袭与转变。从制度之变出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慢慢发生改变,无数种现代思想观念聚合成现代文明。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材料四: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不断调整土地政策:

时期政策
国共十年内战期间打土豪,分田地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缴租缴息
解放战争期间颁布法律《     B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1)材料一“中国欲自强”,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掀起一场什么运动?他们发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如何体现“制度之变”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人领导的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024-04-04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