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元朝的建立及其民族关系的发展 >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 行省制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2 题号:32275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根据材料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民族交融, 大势所趋。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材料三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人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

(1)根据材料一,填写图三的名称。 说明从图一到图三体现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解释什么是“榷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榷场”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   
2024-04-30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共同作用?
上述图示反映出中央机构的变革呈现怎样的趋势?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018-03-01更新 | 1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屹立在东方的泱泱大国,制度的创新、经济的繁荣等等,促进了古代中国的强盛。
【盛世景象】

材料一: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时的两个盛世局面。
【经济繁荣】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树根)。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2)由材料二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结束于什么时期?
【制度创新】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汉、唐盛极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元史·地理志》

(3)为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我们的家乡划归到哪一行省管理?
【宣扬国威】

材料四: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


(4)说出郑和远航的意义。
(5)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对此你有何更好的建议?(一点即可)
2024-04-04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