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3329436
为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各界进行了不屈的探索
材料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梁启超
(1)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该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江泽民
(2)材料二中的“先生”是谁?材料中“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反映了其什么指导思想?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党的十八大上把“2021年”和“2049年”作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时间,与党的历史上哪两个重大事件有关?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请各举一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春,河南某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8年,一个全民炼钢的高潮被掀起了。全国各地建起了数以十万计的小高炉,人们满怀热情地日夜炼钢。全民炼钢不但中断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很多山上的树都被全部砍光。……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2)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谈谈该现象产生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认识。
2023-10-25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下图是一幅名为《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的漫画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解决农业上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形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通地开花,全民大炼钢运动在全国掀起。

材料四:这一年…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到1990年之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46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3.4元提高到686.3元,变化巨大。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指出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村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中三中的“这一年”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描述的是什么事情?根据材料五,分析农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合分析,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023-07-28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1954年9 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021-07-09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