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3409376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
(1)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他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2)上述材料中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孙中山先生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概括为什么思想?
【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3)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梦想要成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么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其官办督商的经济体制中,“赖商为承办,赖官为维持”,‘官督商办’,变成了“官有权,商无权”。“各省设立机器局,……日新月异,名目不一,耗费尤多,概无定例所循”,张之洞办汉阳铁厂的瞎指挥,就“糜去了十余年之光阴,耗尽千余万之成本”。

材料二   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英国任上,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超时代的言论,引起了全国士大夫的谩骂:他们说郭是个汉奸,“有二心于英国”。


(1)分析材料一,你认为洋务派“官督商办”经济体制的要害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郭嵩焘“超时代的议论”的基本点是什么
(3)他为什么会遭到“全国士大夫的漫骂”?
2020-05-03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某历史小组开展了“近代北京史迹寻踪”的考察活动。

材料一: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上图为圆明园大水法遗迹。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进行放火焚烧。……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于什么战争期间。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旧址在北京东堂子胡同。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䜣于1861年奏请开办,并于1862824号正式开办,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



(2)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北京西城地区有很多名人故居,如林则徐故居、李鸿章故居、康有为故居、谭嗣同故居、梁启超旧居等等,请你选择一处根据示例介绍其主人的事迹。(除示例外任选其一即可)

示例:谭嗣同故居:谭嗣同,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材料三:正义路二号,见证了中国百年来的兴衰与辉煌。

正义路2号原为清朝的肃王府,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肃王府被纳入东交民巷使馆区属地,肃王府为日本使馆、日本正金银行及日本兵营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4)结合图文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的感受。
2021-12-04更新 | 7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中,胡绳先生写道:帝国主义的压力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它一切保持原样。帝国主义也刺激了中国人民追求新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梳理鸦片战争以来史事及影响,完成下表。请把①②③④⑤⑥6个序号分别填写在ABCD对应的位置(均不得多写、错写、漏写)

观点

史事

影响

帝国主义的压力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帝国主义刺激了中国人民追求新的道路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辛丑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夷最初指我国古代东方部族,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常带有贬义;近代前期,往往用来称外国或外国人。19世纪40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如魏源在此时也称西方人为“夷”。随着中外交流的逐渐增加和各国政府的一再要求,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作以及前述著作再版时都将“夷”改作“洋”了。曾经的天朝上国变成了过去式,曾经的海外蛮夷也变成了诸国列强。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近代前期对外国人称谓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等。

材料四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08-09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