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文革、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86 题号:4095585
阅读: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请回答:
(1)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文化大革命”期间                 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请指出当时人民群众和干部对他们进行强烈抵制和抗争的两例史实。
(3)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1】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替我们安排了出路,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

材料三

1956—1976年的二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前进的时期。由于党对形势认识不清,一再发生失误。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出自1950年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一年超额完成?当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荣毅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持什么态度?这与党和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有关?这次改造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提到的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从材料看,党发生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新中国的哪次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四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实行了什么政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定了怎样的改革目标?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017-08-08更新 | 97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十年“文革”从哪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概括“文革”的性质是什么?
(3)我们应从“文革”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016-07-29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抽样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1966 ~   19671967~19681972 ~19731974 ~1975
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1)1966——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1972——1975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又有何特点?
2019-03-31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