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4115943
材料一: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材料二: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1958年党中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列举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2例)。
(2)材料二中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3)在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4)总结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见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如图。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023-09-08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妥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年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重要的“求富”企业。
(2)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试结合材料加以论证。
(3)材料三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经济改革”以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2019-06-01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

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现象是什么?材料二所说的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023-08-18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