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78 题号:414089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具有什么意义?
(2)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发动了什么运动?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3)尽管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请你写出在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两位模范人物。
(4)材料二是我党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哪一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5)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写出一点即可)
【知识点】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该剧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五十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以下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一:庄嫂给独生子取名“跃进”,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的运动是                。这一运动的主要失误之处在于                                                         镜头二:《金婚》中男主角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男主角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男主角和女主角推向墙边站着,一边喊着: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2)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文革”你有何认识?
镜头三:《金婚》第三十六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3)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什么?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以史为鉴,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2014-09-29更新 | 28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劳动创造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鞍钢工人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零件的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工具,提高工效24倍。随后他相继革新7种工具,成为全厂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王崇伦运用他的发明连连取得新突破,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1953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中探索,各行业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同时也取得了突出建设成就。部分成就如下:

①1960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

②20世纪60年代初兰考地区治理“内涝、风沙、盐碱”等灾害,成绩卓著。

③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三:1989年以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评选条件强调“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方针”,要求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必须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勇于开拓创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2005年把私营企业主、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纳入到参选范围中,进一步扩大了劳模的影响范围。

——材料出自邱珍《新中国成立后劳模文化的结构分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劳动模范王崇伦创造奇迹的历史背景。概括鞍钢工人王崇伦能够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的原因。
(2)仿照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模范人物(示例除外),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史实运用准确,说明模范人物的影响或精神风貌)
示例: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3)依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后劳模评选的特点。
2023-07-24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哪部宪法?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胜利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并且这个代价在今天看来甚至高昂的难以接受,但无论如何,1950年的这次出兵,是新中国迈向巨人之路坚实的第一步。


(2)1950年的这次出兵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出兵“是新中国迈向巨人之路坚实的第一步?”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3)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下取得了哪些成就?(工业、交通各举一例)

材料三   对于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以及何时迅速的实现工业化,有很多理论,当时就想出了一些方法,像“大跃进”“后院炼钢炉”等,虽然这其中大多数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在经济上却过于理想化了。


(4)“大跃进”是指中国在哪年实行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材料中对这一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和反思?
2021-08-15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