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斯大林模式及启示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1 题号:4141058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观点是:“它使该国经济发展陷入僵化”。他们辩论的主题应该是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对比表”,据此可知(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25.1

1831.7

326%

煤炭(万吨)

3551

16592.3

368%

石油(万吨)

1160

3110

168%

棉织品(万吨)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30

9564

31%

A.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B.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
C.斯大林模式隐藏危机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2024-01-11更新 | 78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24-05-26更新 | 30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数据统计分析是研究历史的常用方法。如下表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导致增长率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     
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B.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C.苏联模式的长期影响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022-01-28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