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4197383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1978年的《凤阳花鼓》
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向材料二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
(3)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农村的政策发生过哪些变化?
【知识点】 改革开放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承载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共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歌曲】歌曲反映时代变迁。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下列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歌唱祖国》(1951年)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雪山啊闪金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
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1965年)
(2)【照片】照片再现真实场景。根据图一、图二所示信息,比较两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异同点,并分别解读其承载的历史价值。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农民排队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3)【建筑】建筑见证社会发展。比较如下两座桥梁,指出其发展变化,并分别分析两座大桥建成开通在当时的影响。
      
武汉长江大桥图                                                                   港珠澳大桥图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水道之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李文骥等涉及,苏联专家指导建造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

2023-08-22更新 | 6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这一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

——摘编自冯颜利《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80-2016年深圳生产总值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一决策给上海浦东新区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变化。
(4)根据材料四,为“构建和平公正新秩序”,中国提出了什么方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方案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理念?
2020-09-06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列宁“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做法,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市场扩大生产。(     )
B.新经济政策使私入能够经营对外贸易和运输业。(     )
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2)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   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和贫穷者,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署、国民工程管理署等机构。1933—1937年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进行水利建设、造林、修路等公共工程,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办的工程和福利事业共有三万项以上,全国新建了10%的公路、35%的医院和65%的学校。1935年,国会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该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新政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就,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含义。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性,限定了市场经济造成不公平的一面。通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改造,即现代市场经济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改造,现代社会主义对古典市场经济的改造,我们得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种经济基础形态,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将是一种既符合国际进步潮流又继承中国近代革命传统的社会形态而长期存在下去。与以单一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不同,也与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私有平等对待.共同发展。用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合法合规建设,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增添了新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大潮为市场经济带来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跃进。

——摘自李晓西《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和时间。
(5)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05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