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平定叛乱和改土归流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430176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帝70寿辰时,班禅六世不远万里来京参加祝寿庆典,乾隆帝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乾隆帝并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在碑记中,乾隆帝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密切。


(1)顺治帝以后,清政府是怎样密切与西藏关系的?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乾隆帝所建的须弥福寿之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想一想,这种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今天的哪一地区?请列举西汉时期的一例史实,说明该地区早已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清政府是怎样处理材料二所示事件的?清政府能够解决这一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下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知识点】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个体对国家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及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五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宴请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场所。1771年,十万余土尔扈特部众,自伏尔加河流域万里东归,土尔扈特首领们,在这里被乾隆帝接见,擘画了部众在伊犁新家园的未来,为他们东归的不朽壮举画上了民族团结、家国一体的浓重一笔。


(1)结合材料一回答,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华夏民族逐渐形成后,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始祖”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对边疆进行有效治理采取了什么方式?元朝设置了哪一机构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材料三是明朝时一位民族英雄的名言,请写出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材料四中“贵国”指的是哪一侵略者?材料三、四抒发了两位民族英雄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4)材料五中率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首领是谁?乾隆帝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与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有什么相同作用?
2022-02-11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并回答问题

有人说:明清时期统名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围绕这个话题,班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参与进来,谈谈你的看法。


(1)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先后遭到哪三个国家的侵略?
(2)明清时期,为抗击外国侵略和平定少数民族叛乱进行了哪些斗争?
(3)联系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你认为同学们探讨这个话题对你有何启示?
2019-07-22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材料一: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争战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1)为巩固统一,秦朝建立的哪一制度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乾隆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


(2)请归纳出乾隆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采取的两种方式(措施)。

材料三: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一项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4)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大事件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在维护国家统一上做点什么?
2019-05-19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