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8 题号:4350071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后来的发展方向却完全不同,这不禁启迪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怎么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1)材料一中字母A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新中国成立的作用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一中字母B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有何相同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是受何影响?重点发展重工业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在哪一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次会议之后?为了不犯“颠覆性错误”,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让我们一起多角度去探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吧。

【探究一政策支持与人口流动】

材料一   1949年解放……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需要大量农民进城做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解放初到1958年,人口流动规模是比较大的。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国家实行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

【探究二网络普及与市场转型】

材料二   中国巧克力线上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整理自《巧克力市场报告》(2016年)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巧克力线上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有哪些?
2023-07-18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增长表

时间1952年1956年1978年 2001年
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1252亿元3678.7亿元 89404亿元
工业生产总值119.8亿元642亿元1607亿元39570亿元

材料三: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表

请回答:
(1)请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的数据对材料一中西方预言家的观点予以反驳。
(2)1952年到1956年短短4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试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二比较1956年到1978年与1978到2001年两个20多年间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1-12更新 | 12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米梦以求的梦想,……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材料三 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中把工业化作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谈谈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3)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什么运动所致?
(4)综上所述,从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应得到什么认识?
2020-05-28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