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4553896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洁难,相互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有十家学派。


(1)材料一中“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历史上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材料二   公元前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


(3)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历史上称作什么?该建议被汉武帝实施后,在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演变有何特点?
2020-02-06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践行材料中荀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023-08-14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摘编自《孟子注疏》

材料三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韩非子》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教育家的主张?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孟子代表诸子百家中的什么学派?比较孟子、韩非在治国方面主张的不同之处。
2023-10-18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