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457438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意识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被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法案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的“不应被消灭”.“改进和补充”分别指什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2年颁行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作了明确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1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麦哲伦”这块碑的另一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427日,斐迪南·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9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材料一中纪念碑两面的文字对麦哲伦分别作出怎样的评价?

【时空观念】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地图



(2)对比两图,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观察点,说明前后变化的原因。

【历史解释】

材料三   1913-1937苏联(俄)工业增长示意图



(3)根据材料,任选其中一个时间区间,以史实说明工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史料实证】

材料四   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纽约失业游行队伍



(4)请写出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时期采取的一项措施,并说明是怎样解决失业工人问题的?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利益。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足专制政府还是其和政府的驱逐。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尽管如此,马克思的一生仍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


(5)材料反映了马克思哪些高尚品质。
2023-03-14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以来全球历经危机,化危为机考验国家智慧,影响人类命运。

材料一: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之长久存续》


(1)材料一中提出的“这一问题”是通过哪部文件解决的?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 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 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为了实现 首要目标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 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 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4)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实施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五:下图是“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5)造成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分析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六: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 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疾病的斗争。

——习近平在二十国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


(6)依据材料六,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新冠疫情给各国决策者最重要的启示。
2022-09-16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材料二   下列是有关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幅图片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依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
(2)依据材料二,说说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与以往的做法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4)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
2020-05-16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