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林则徐虎门销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4604106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5)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
(6)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摘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下图)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摘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林则徐进行禁烟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请仔细辨认材料二图中人物,写出人物名字和对应的英雄事迹。
(3)材料三中“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谁?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一个鲜明的主题。
2023-11-19更新 | 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不可轻易放过。

——《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漫画“洋人的朝廷”,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中国禁烟运动”是指什么事件?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去年”指的是哪一年?与之相关的这次战争结果怎样?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出现在哪次战争之后?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2019-01-23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蕃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五: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国人视为“乱臣贼子”,但庚子(1900)年失败后,有识之士多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扼腕叹息”。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1)根据材料一,“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标志着什么?“甲午一役”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庚子前后国人对待“革命党人”态度变化的原因。
2021-11-10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