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6 题号:4769684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享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施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并指出“城下之盟”哪一项内容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2)材料二中,“这场战败”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
(3)材料三作者认为“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2023-10-17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始。

——(美)马士《中外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中的“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中国的抗战亦随之激烈。抗战有两种类型,动机虽都是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为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必须进行政治改制运动,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一为昧视时代潮流,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成为暴力反洋运功。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自《复兴之路》

(3)材料三中反映的战争与材料二中的“暴力反洋运动”有什么联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对清政府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简析“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4-06-15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


图片一

图片二

材料三:“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香港媒体报道


(1)材料中反问慈禧“何日再幸圆明园”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什么事件?“六十失台海”与哪场战争的失败有关?
(2)材料二中的地图分别反映出哪两次军事行动?这两幅图体现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哪一重要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因有哪些?
2019-11-03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