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5022014
百年沧桑看上海。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A》的签订-------上海逐渐变成了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上海成了中国土地上居住外国人最多的城市-----在上海港口大街北部的黄埔公园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这里不仅禁止自行车入内,而且也禁止中国人入内。这个牌子上的字深深的刻印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华人禁止入内》”。如果你真的想理解今天的中国,那么你就必须完全了解所有这一切。外国人给予中国人所带来的贫穷、羞辱以及心灵上的创伤深深地刻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前德国驻华大使看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上海法租届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1921年7月,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B)的召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材料四        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前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浦东新区增加值仅为60.24亿元,2008年,浦东新区增加值已达3150.99亿元,比1990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7.8%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指什么文件?他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有何不同?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三,B指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上海浦东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上》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场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根据哪一条约?
(2)材料二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
(3)材料二中的不平等条约使列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取得了什么特权?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023-10-28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提督(关天培)亲身挺立桅前,自拔腰刀,执持督阵,厉声喝称:敢退后者立斩!适有夷船炮子飞过桅边,剥落桅木一片,由该提督手面擦过,皮破见红。关天培奋不顾身,仍复持刃屹立……

――林则徐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突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道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国门,结束了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中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这次是败在近邻的手下……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


(1)材料一中关天培是在鸦片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请根据所学列举另一位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请概括鸦片战争是如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
(2)阅读材料二,在第二次灾难性战争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请概括这次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重大影响?
(3)阅读材料三,1900年在中国发生的“神圣的民族战争”是指哪一反帝斗争运动?这一事件的口号是什么?请谈谈它的局限性?
(4)材料二认为中国人在19世纪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可摘抄原)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很多,若从当时社会制度发展趋势看,你认为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1-12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8月初,广东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材料二: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出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当他把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对出下联:“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1)大不列颠为“恢复名誉”以武力的方式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如何?
(2)依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这是哪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指出英日大侵华,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2-04-12更新 | 1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