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林则徐虎门销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5105559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 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 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 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 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 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和材料二,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个阶段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史实,从经济和外交的角度说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中英《南京条约》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条约的签订与清政府哪一场战争的失败有关?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
(3)该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3-02-09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如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丰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谈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并分析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丰碑”?由此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0-10-20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材料二的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领土士有何规定?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原因何在?

材料三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摘编自《鸦片战争解读》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0-02-12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