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511937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西方的先进文化……

材料四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1)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变法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各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65在上海创办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1866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6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材料二:湖南是戊戌维新运动中“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以及《湘报》等,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湘报》不仅是维新派的主要舆论阵地同时也是政府与民众联系的重要纽带,将具体的新政措施宣达于一般民众之中。

材料三:


   

               湖北军政府(1911年10月11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实业活动,并从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湖南在维新变法时期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三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推举哪位将领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
2023-08-02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义》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阶级的主张?针对这种思想,这个阶级开展了什么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两位代表人物是谁?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4)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2021-12-08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李鸿章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进行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请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2018-11-01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