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5129755
尊重、学习各地优秀文明成果,在交流中共享世界美好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与人类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交流中的影响。
【文明的借鉴】

材料二:(明治政府)规定了统一的学制;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政府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洋餐,穿西服,改变传统日本发型。


(2)材料二中的内容体现了日本革新的哪些措施?所涉及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文明的传播】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文明的共享】

材料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虽然文明之间的差异会持续存在,是文明多样性的存在,但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2016在年雅典召开中欧文明对话会,中欧名人就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话题展开对话,就有助于在交流中共享世界美好未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人类历史“不尊重,不珍惜”文明成果的例子。依据材料四指出类似中欧文明对话式的“文明共享”有何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苦难中国,风雨晚清,国都京城,横遭浩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天火起―圆明园浩劫】


   


图1 燃烧的北京城 图2

材料一   “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

——摘自《前线理论圈》


(1)材料一图文描述的是古都北京的哪场劫难?侵略者在疯狂焚掠的同时,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反帝怒涛―义和团运动】

材料二   义和团各围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引自《庚子纪事》

材料三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义和团宣传口号


(2)列举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两项)。材料二、三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古都呜咽―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四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20世纪初民谣


(3)材料四“八国联军侵满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规定“清朝赔巨款”、变成“洋人廷”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021-02-21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材料一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了材料一所表达的精神?

材料二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2)材料二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材料三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3)材料三中“两个强盗”指谁?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这次战争后哪个国家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材料四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4)材料四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此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什么狂潮?

材料五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5)材料五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6)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
2024-01-14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
(4)两则材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021-04-20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