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3 题号:53762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总路线是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其中,党中央在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制定了一个著名的总路线。
1953年,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后,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党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之后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哪些严重失误?
(3)通过两个总路线实施的结果,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某班同学围绕“在身边发现历史”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问题。

活动一 【走进红色旅游景区】

线路1
不忘国耻
英勇抗战
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市三块石革命文物片
区—本溪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本溪市抗联第一路军西征会议遗
址—本溪市桓仁县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大连市旅顺口区苏军烈士
陵园、苏军烈士纪念塔
线路2
辽沈枪声
解放号角
辽宁省沈阳市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解放锦
州烈士陵园—凌海市牤牛屯村(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
所在地)—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锦州市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线路3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鸭
绿江断桥景区—丹东市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青椅山机场旧址—吉林省
集安市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

(1)请任选一条旅游线路,仿照示例,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简要撰写一份导游词。

【示例】选择线路1。导游词: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此后,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实施殖民统治。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付出巨大牺牲。这条红色旅游线路,警示我们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活动二 【挖掘邮票沉淀的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介绍两枚邮票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并从目的、结果两个角度作答)

活动三 【捕捉口述史中的记忆】

1978年,(铁岭市西丰县)成平公社铜台大队王雨林最先搞起了包产到户,过去连续八年的“三靠队”,一下子解决了温饱问题。1980年底,县委决定推广铜台的经验,在全县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一年全县粮食产量由长期徘徊在2亿多斤猛增到3.6亿斤……1988年,我们进一步深化了企业改革工作,使企业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进行了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积极推行企业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

——摘编自曲青山、吴德刚《改革开放口述史》(地方卷·第二辑)

(3)根据材料,概括“包产到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4)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途径?
2024-05-24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之后,新中国开始了各方面建设的探索。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图片指的是什么事件?写出这一事件的时间?以及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请列举三项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材料三出自于哪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是在哪一年的什么会议上制定的?由此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4)结合材料,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023-05-24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赶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9-07-03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