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4 题号:539280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实际上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会议被英、法、美等国操纵,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他们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回答材料二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你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
(4)2014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讲话指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历经95载岁月磨砺,愈发彰显其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影响。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知识点】 五四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聚天安门前,随后组织示威游行,队伍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材料二: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伍—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场运动的性质如何?
(2)材料二中的“大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间有何关系?2018—2019秋季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试卷(闭卷)卷Ⅰ(选择题,每道题)
2019-11-12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材料中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
(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2021-03-03更新 | 7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过种种改造的方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3)材料三中的“结果竟是如此之惨”指的是什么?由此而引发的“爱国风暴”以什么人为先锋“汹涌而至”?根据材料四,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5)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2020-01-09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