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85 题号:5403164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什么?
(2)说出材料二中严复影响最大的译著,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谈谈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5)列举史实说明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知识点】 近代化的探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人物创立的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与“五四运动”的力度一样,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陈独秀等人积极组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国际共运史中的中国道路

革命道路
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
苏联(俄)在中心城市发动起义,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

(3)材料三表格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这条道路的主要创立者是谁?

材料四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哪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此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自《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5)根据材料五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列举出三点即可)
2021-04-21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奕䜣

材料二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人方举赞开始添置车床等,用机器进行生产,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继昌隆缫丝厂.

——摘编于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45514日,共产党员林晖在写给父亲的新制说:“今天中国的抗战反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地方军、民兵基干部、广大百姓来担任反攻任务…”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重读抗战家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战反攻的主要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中国抗战反攻的国际背景
2022-06-05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2例即可)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022-09-13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