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8 题号:56588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人答应。”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当时民间流传出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被人们称为什么?这位领导者最早喊出了什么口号?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成功之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
(4)材料三中的“老猿”掌权时干的最不得人心的事是什么?“老猿”死后,中国陷入了什么局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孙中山从欧洲抵达日本,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具体时间是何时?地点在哪里?
(2)在成立大会上,同盟会确立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3)中国同盟会所创办的机关报是什么?
(4)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什么?
2021-12-11更新 | 6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事关现代中国人自身认同,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民意检测

项目军警律师新闻其他未详总计
把东三省让给日本227342038
去打日本5942200482312142681098
依赖国联处理251013321
抵制日货51842123356
一面用外交,一面用武力
其他15310
合计70662265144531252941244

——《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年版

材料三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含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提出该设想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列举抗战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2024-02-24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905年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A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B
1912年3月11日C
…………

材料三: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所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2)请为材料二表格中的A、B、C三处选择恰当的事件。(填序号)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宣统帝下诏退位
③武昌起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3-02-04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