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大运河的开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5933469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图A:是反映___(朝代)修建的运河,____(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________的塑像,他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以前,淮河以南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显富庶,整个南方已成为全国鱼盐杞梓及丝麻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为了达到对江南富庶地区的控制,也是出于对笙歌月夜的迷恋,曾久居江都的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集百万众,耗时六年,运河始成。“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在奢靡极致的龙舟当中,隋炀帝对着沿河的繁华美景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大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1)阅读材料一,从材料中找出隋炀帝下令修建大运河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三,指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3)你认为材料二、三中哪一则材料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理解,谈谈你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2022-02-21更新 | 1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古代各种制度和政策,对当代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多借鉴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 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

材料二   唐太宗曾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自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韩昇《盛世是怎样治理的》

材料三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困穷!闻有鬻(卖)男女者,朕甚愍(同‘悯’)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四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摘自张国刚《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材料五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六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地区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你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哪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何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三,概括唐太宗“存百姓”的主要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大进”“大出”列举一例史实。
(4)根据材料五,列举两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的一例事例,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5)指出材料六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
(6)综上所述,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23-04-30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

材料二:古人评论它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2)“它”开通于何时?开通于哪位皇帝时?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说出与“它”相关的地名。
A.        B.        C.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它”的历史影响。
2019-06-22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