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张骞通西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6030998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殁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一一人教2016版七年历史上册P64

材料三: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10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____。经过地B.____。两关:C.____、D____。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是谁?
(3)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一例即可)
(4)综合材料一二,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5)根据材料三,请你为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古至今,人类在探索的“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形之路】

材料一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摘自《中国历史》


(1)开通这条“路”的使者是谁?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条路的作用。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欧洲西南端的)两个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求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2)文中“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哪一事件?“走在最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现实价值。
【无形之路】

材料四   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摘自《历史必修二》


(4)文中提及的两国在面临困难时选择了何种道路?
【成长之路】

材料五   一条路,落叶无际/走过你,走过我/悄悄地,我从过去,走到这里/我双肩驮着风雨,想知道我的目的/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

——摘自《一条路》


(5)感悟歌词,它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示?
2020-05-24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往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满意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使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哪位航海家为“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做出了最突出贡献?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火车的发明者是谁?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五



(4)根据材料四、五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

材料五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
2019-04-19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1)材料一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大举”具体是指“魏主”时期哪一重要举措?结合所学,再举两例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出处理民族关系的合理建议。
2024-04-17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