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6057570
(2016·湖南长沙·43)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请问铁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中国社会形态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宋代时,哪一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哪一阶段?从此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国何时开始卷入这一市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什么?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原子能技术的理论基础来自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工业革命”为主题的探讨活动,请你参与。
【读图说史】

【问题探究】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论从史出】

分析图表与英国有关的史实,请分别写出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史实1:英国棉纺织品出口1776-1780年间每年为670万英镑,1797-1800年则增加到4143万英镑;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836年又增至3000万吨。
史实2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图一机器的发明对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图二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该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2)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可以看出,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列举19世纪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及其发明者。
(4)影响1:______;影响2:______
2023-12-27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学生兴趣小组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探究,把它分为五个阶段,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阶段:封建社会瓦解,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时间:15世纪-16世纪。


(1)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世界发展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推动世界出现这两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第二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时间:17世纪-18世纪


(2)这一时期,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第三阶段: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时间: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


(3)“蒸汽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俄国、日本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分别进行了什么社会变革。

第四阶段: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


(4)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第五阶段:信息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化)时间:20世纪四十年代至今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势。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请写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再举出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实例。
2019-03-05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外工匠

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以口授方式保存这些经验性知识,是中国古代工匠一直以来保持的传统。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就是由这样的工匠和受这样的工匠传统深刻影响的学者组成。在“见见闻闻”“博采众方”的基础上,他们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

在近代,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联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等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①中国古代工匠从生产活动中获取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②北宋平民毕昇正是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性知识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飞梭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④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匠们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影响。

2019-05-21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