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616475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地主、富农贫农、雇农
占农村人口不足7%57%以上
占有土地50%14%

材料二: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受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 土地改革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共和国近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多领域实现了跨越与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1978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

材料四: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
(3)材料三中的“改革”是从哪里开始的?“农民的“首创”后来被称为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为解决当时“逃港问题”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深圳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
2023-08-20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材料二:农民分配土地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颁布了什么法律?通过这项运动消灭了哪个阶级?
(2)材料二说明该运动农民最直接的受益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农民无地和少地,这种状况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2019-09-10更新 | 9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农村变化】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82年7月19日,队里将全部耕地按人口分给了社员各户,作为责任田.我共分 到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在靳家岭。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互助组、农业社,再到公社化,走过了一条多么长的 路啊!但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摘编自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农村“走过的路”所蕴含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包干”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2024-05-05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